中医诊断、中医治疗、中医器具、中医康复:安阳国医扁鹊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健康智能手表:深圳埃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养老机器人:江苏艾雨文承养老机器人有限公司
家用多功能电动护理床、家用多功能手动护理床:衡水乐活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适老化套房家居:安吉盛臣康养家具有限公司
便携式健康体检一体机:山东上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慢病智能随访系统:山东上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乐湾云”智慧养老立体服务平台:杭州乐湾科技有限公司
健康监测、智能看护:深圳知谱科技有限公司
护栏、坐便椅,拐杖,助行器,四角手杖:衡水成发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护理床、 医用固定带、牵引器、坐便椅、助行器、手杖、拐杖:河北帮德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助立走步型机器人/脑卒中康复治疗仪:武汉宝熊科技有限公司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重症康复开始成为关注的热点。
所谓重症康复,是指针对危重病人在病情允许范围内提高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会功能的治疗。重症康复可增强患者各器官功能储备、帮助患者应对ICU的各项医疗手段,是重症患者生命救治、改善生存质量的关键之所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对重症性疾病的康复需求持续增长。多家医院在这一领域开始加大投入和推广,其中不乏著名的三甲医院。但三甲医院因为传统习惯和患者特性、床位等因素,还是更侧重治疗。而在重症康复方面,在实际操作层面多少有些不尽人意。相比之下,更专注这一领域的康复专科医院就实现了补充,显得更有优势。
治疗性康复,引爆行业焦点
治疗性康复,即区别于传统的先治疗后康复,将治疗与康复不做先后切分,即在康复中治疗,在治疗中康复。
以治疗性康复比较领先的一家专科医院为例,坐落在上海虹桥国际医学园区的上海永慈康复医院(以下简称永慈),以重症康复医疗为特色,将现代康复技术与临床医学、传统医学紧密结合,能做到24小时呼吸机和芯片都参与物联网的ICU重症病房,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在ICU里就可以进行康复。
区别于传统康复模式,永慈能通过高科技医疗产品作为传感器,及时、准确传输患者信息,从而提高康复医疗效率。62岁的孙女士患重症肺炎,入院时病情危重,上海永慈康复医院立即进行气管切开等紧急处理。在治疗过程中,医生时刻观察生理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护士进行各项呼吸道护理和救治措施,同时避免继发感染;康复团队早期介入,进行康复和呼吸训练。在永慈,精准治疗仅两周,孙女士各项指标逐渐好转,3周脱离呼吸机,1个月拔除气管套管,顺利康复。孙女士在出院时说:“感谢永慈,给我第二次生命!”
类似的案例在永慈每天都发生着。一位被多个医院确诊为中风而久治不愈的德国患者,来到永慈做康复治疗。然而入院后经院方多方会诊发现,该患者并不是简单的脑卒中风,而是因骨髓造血疾病的并发症才导致的偏瘫。院方随后立即采取“医疗+护理+康复”三位一体综合治疗,最终德国患者痊愈回国。永慈的治疗性康复模式,实现了动态调整适宜的康复技术进行康复治疗,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促进快速康复的目的。
重症康复关乎生命,用户是最终价值导向。通过康复模式创新,永慈打破了科室割裂状态,创新将康复环节前置到重症病床上进行,加快了患者康复进程,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效果最大化。
物联网医疗,颠覆传统行业模式
成立仅一年的永慈,床位使用率已高达到95%,用户满意度高达100%。
短时间取得这样的成果,永慈的做法是:以患者需求为核心,坚持物联网医疗,通过各种具备人性化特质的高科技医疗产品,改变了“患者围着科室转”的传统模式,实现了“医护人员围着患者转”。事实上,这正是海尔在“医患合一”理念下提供的物联网医疗服务。
如今,海尔以物联网医疗生态布局大健康,以“医患合一”为理念对于“物联网+医疗”率先尝试。而海尔最大的优势在于没有传统医疗行业的历史包袱,可以借助物联网思维实现共创共赢,并将患者最佳体验放到了核心位置。
在永慈医院里,清晰展示了海尔围绕“医患合一”理念推进物联网医疗落地的场景。在输液管上安装的监控感应器,确保护士站的电子屏时刻监测;通过远程探视,解决ICU病房家属无法探视的痛点;通过移动护理确保人不错、药不错、时不错,医嘱精准执行;通过智能床旁系统(PAD)实现医护患交互,增加患者用户体验等……在物联网大背景之下,海尔凭借“医患合一”颠覆了传统的康复模式,在物联网时代实现了物联网医疗的引领。
永慈的模式给行业内外提供了有益借鉴,可观摩复制,亦可合作开发。当行业内外普遍认可重症康复领域的风口效应后,遍地开花的重症康复中心和医院或将是一个三赢甚至多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