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行业资源品牌库
医养产业最新最热活动
找新闻
现在的位置:首页->找新闻
封面评论|加速消费券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创造更多“领券立减”的线下场景
发布时间:2025-03-19来源:封面新闻

发放消费券能够有力提振消费,但不少老年人却‘抢’不到,也不会用!”近日,这一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有专业人士建议,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消费券发放与核销体系,在商场、社区服务中心等人流量密集处设置纸质消费券领取点,方便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群体。此外,也有观点认为,不妨瞄准老年人的消费需求精准确定消费券的类型和发放范围,为老年消费者量身打造消费券。(北京青年报)


一般来说,消费券都是电子券的形态,实体的消费券并不是主流选择。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强化“人券对应”、防止投机套利的顾虑,也有减少发券成本、提高发券效率的考量。从实践层面的反馈看,电子消费券的发放,基本都是“秒光”。其使用过程,也与电子支付深度捆绑。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字化”的设计,似乎是消费券实现预期政策目标的必然安排。当然了,由此也带来了另一个层面的争议,比如说老年群体的相对吃亏。


的确,还有不少老年人没有熟稔数字化技能,其对智能手机的使用本就生疏,加之“领取消费券”还要比一般的“玩手机”场景繁琐不少,不少老年人往往只能对此望而却步了。而更为重要的是,“发放消费券”的时间、平台,往往也不是固定的。“消息没那么灵通”的老年人,经常对之后知后觉甚至一无所知,根本没想到去抢,又怎么会抢到呢?类似现象客观存在,可以将之视作消费券的“数字鸿沟”,也可以进一步抽象为,消费券在不同年龄层的分配差异。


毋庸讳言,在不同年龄层群体中,消费券的到达率、覆盖率是存在差异的,如果单纯从效率层面审视,这其实并不是一个问题。但如果从公平角度审视,似乎又是另一回事了。需要厘清的是,消费券到底是什么?是工具、是杠杆,还是红包、是福利?之于此,发放者和领取者,或许是有不同的认知偏向的。而就算是从“乘数效应”“撬动消费”的功用角度来评估,消费券没有充分地激活老年群体的消费潜能,也是一种遗憾。


诚如很多人所呼吁的,消费券也需适老化改造。这种改造,既关乎公平,更关乎政策效力的充分兑现。这种改造,不应该只是给老年人发放“实体券”,更应该是下沉到老年人常见的具体消费场景下,以“领券立减”之类触手可及、即刻可享的实惠,来满足其消费需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