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行业资源品牌库
医养产业最新最热活动
找新闻
现在的位置:首页->找新闻
快手杀入医疗业务
发布时间:2021-03-15来源:创业邦

刚刚,快手终于出手了。

创业邦最新获悉,快手全资控股公司成都快购科技有限公司,工商信息悄然发生变更。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的经营范围新增“健康咨询服务、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这意味着,快手在医疗业务上的布局又更进了一步。


而在一年多以前,快手在医疗业务上已经有所动作。2020年6月2日,四川快手互联网信息有限公司已成立,其经营范围便包括: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

酝酿一年多时间,快手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行动,但相比其它互联网巨头,快手的医疗服务业务仍然稍慢了一步。

同为互联网“后浪”代表,字节跳动进行了更大胆的医疗健康业务布局。而互联网“前浪”们,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华为等都纷纷早已跨界进入到医疗健康业务中。

阿里和京东已经结出硕果,内部孵化的阿里健康及京东健康分别先后上市。截至2021年3月12日收盘,阿里健康市值都已超3000亿港元。京东健康的上市,更创下港交所有史以来医疗最大IPO。

再看“后浪”快手,目前市值已经超过12000亿港元,也终于开始试水医疗业务。

互联网巨头大踏步跨入准入门槛很高的医疗领域有何优势?

“一是流量优势,比如百度的搜索引擎流量,阿里、京东、拼多多的电商流量,腾讯的社交媒体流量,快手、字节跳动的视频、直播流量。二是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企业拥有物流、供应链优势。三是资本优势,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在医疗领域的投资行为形成声势。”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接受创业邦采访时说到。

互联网巨头跨界医疗健康的硝烟四起,作为竞争对手的快手和字节跳动的打法分别是什么?这样的跨界将对极为传统的医疗健康行业产生哪些改变?互联网巨头们能否突破壁垒,实现成功跨界?

快手,蛰伏1年,怎么玩跨界?

从2020年6月2日涉足医疗领域,到再度在公司层面有所行动,快手似乎“按兵不动”潜伏期长达一年之久。但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快手默默和医疗健康在业务层面发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

2020年1月开始,快手联合权威机构,以直播和短视频的方式进行疫情科普及辟谣。除普及知识外,其也上线了全国发热门诊定点查询功能,同时联合第三方机构开通在线问诊功能。

初步试水医疗,效果如何?从其官方发布的数据可见一斑。来自快手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0快手年度内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1月底至4月初,快手战疫大直播累计在线观看人次超80亿。截至2020年6月15日,地方卫健委、行业协会、公立医院快手号覆盖粉丝数超6000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