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行业资源品牌库
医养产业最新最热活动
找新闻
现在的位置:首页->找新闻
云南普洱奋力打造国际康养旅居目的地
发布时间:2021-03-10来源:中国网


       3月8日,云南省普洱市召开2021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暨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回顾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主要文旅工作,安排部署“十四五”时期及2021年重点文旅工作。


2020年,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安排部署,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推进”,全市文旅产业复苏持续向好。深入推进旅游革命“三部曲”;全市3A级以上景区完成智慧化服务体系建设,旅游产品基本实现线上运营,旅游智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以半山酒店、高端休闲度假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推进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不断提升文旅产业品质。遗产保护利用转化、活化和艺术创作出新出彩,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国务院确定为我国2022年申遗项目,有望成为第一个茶类世界文化遗产;非遗保护利用呈现新亮点;一批文艺精品力作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旅游脱贫攻坚见真情显成效,多地入选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乡(镇)、村;承接上海“疗休养”团模式,成为东西部文旅消费扶贫典范。2020年,普洱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2059.3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231.28亿元,同比恢复近六成。

“十三五”时期,普洱市不断健全旅游目的地体系,推进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产业发展。目前,全市共有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3个3A级旅游景区、2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星级饭店45家、精品酒店9家、4星级以上民宿11家。旅行社(分社)设立达到39家。接待国内游客、海外游客、旅游收入由2015年的1523.06万人次、6.01万人次、107.52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4112.74万人次、13.49万人次、411.99亿元,分别增长了2.7倍、2.2倍、3.8倍,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四五”时期,普洱市文化旅游行业将抓住省委省政府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和大滇西旅游环线历史机遇,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为发展方向,规划建设一批优质项目引领文旅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培育千亿级康养旅游产业,争取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750亿元,力争将普洱初步建成国际康养旅居目的地。

持续实施“旅游革命”,着重补齐文旅产品短板。创新文旅产品及服务供给,以优质文旅项目和新业态项目为示范带动,开发休闲度假、康养、户外运动、研学、跨境旅游等文旅产品,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努力打造“健康养生之地”。推动智慧旅游和“互联网+”建设,提升智慧旅游服务质量,打响“七彩云南、健康生活在普洱”形象品牌;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各类文化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营造“文明、和谐、诚信、健康”的普洱旅游环境。

深度融入大滇西环线建设,实现文旅品牌升级。加快半山酒店建设,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建成运营20个以上符合要求的半山酒店,其中2021年前要建成10个以上,2023年前要建成15个以上;加快景区建设。加快培育一批高质旅游度假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产品,今年确保创建2个4A级旅游景区、争创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有关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推动文旅项目落地和建设为抓手,跟踪推进重点文旅项目、新业态项目和重点招商项目建设,全力完成省级下达文旅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以上的目标。

以康养旅游产业为引领,打造全域旅游大景区。依托“一条线”“一条江”“一座山”“一片叶”,以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澜沧江沿岸休闲旅游示范区、“两山”国家公园、国家步道、景东120米脉冲星射电望远镜等重大项目为牵引,把普洱打造成国际康养旅居目的地。

深耕本土特色文化,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推出普洱文旅IP。支持精品文艺创作和演艺主体市场化运作;积极推动更多文物保护单位、考古遗址、博物馆、美术馆、非遗传习场所等纳入旅游线路,让以“金、木、土、石、布”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围绕建党100周年,举办好节庆会展活动,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工程,推进国门文化项目建设,增进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