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行业资源品牌库
医养产业最新最热活动
找新闻
现在的位置:首页->找新闻
养老服务改革顶层设计出炉
发布时间:2025-01-15来源:红网


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这是中国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意见从养老服务网络、服务形态等方面提出目标和路径,更好保障近3亿老年人老有所养,安享幸福晚年。


目标

2029年基本建成服务网络


意见目标明确:到2029年,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扩容提质增效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到2035年,养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供给与需求更加协调适配,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


意见路径清晰:从完善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站点,到巩固居家养老基础作用,从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到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十余条实打实的举措。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表示,意见对养老服务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系统性、总体性部署,是新时代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适合我国国情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的顶层设计,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加快

健全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意见首次提出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界定了县级、乡镇(街道)、村(社区)分级服务的主要功能,推动形成县级综合服务、乡镇(街道)区域联动、村(社区)就近就便的服务支持体系。


意见提出,要建设县级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在承担兜底保障职能基础上,拓展和强化服务示范、行业指导、应急救助、资源协调等综合功能,统筹推动县域养老服务资源高效利用;乡镇(街道)一级,要依托乡镇(街道)敬老院、优质民办养老机构等,改扩建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发挥专业照护、服务转介、资源链接等作用,促进上下联动,推动供需衔接;村(社区)一级要通过发挥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带动作用,采取“中心+站点”等方式,大力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互助性养老服务站点,完善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强与教育、卫生健康、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利用,建设“一老一小”服务综合体。


重点

推动三类养老服务贯通协调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是目前三种主要的养老方式。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介绍,意见以推动三类养老服务贯通协调为改革重点,在进一步明确各类养老服务功能作用的同时,加强各类养老服务在老年人全方位需求、全生命周期、全生活场景的协调联动,让老年人无论在家庭、在社区、在机构,都能够享受到方便可及的服务。


意见提出,巩固居家养老基础作用,完善老年人床边、身边可感可及的养老服务政策措施,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探索为居家失能老年人建设具有连续、稳定、专业服务功能的家庭养老床位,加快适老住宅建设,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支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强化社区养老依托作用,扩大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依托社区为居家养老提供有力支持,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推行“社区+物业+养老服务”。优化机构养老专业支撑作用,根据服务对象和设施条件,因地制宜推进养老机构分类改革。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在做好兜底保障基础上,向社会开放空余床位,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摘编自《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央视)


■解读

三个“首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推动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就有了明确的“任务书”“路线图”。

意见首次清晰回答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是什么——

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

意见首次提出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县级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发挥示范指导等作用,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发挥枢纽作用,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站点发挥贴近老年人优势,整个县(区)范围养老设施连点成网,服务更加便捷可及。

意见首次提出养老机构分类改革——

意见首次明确将养老机构划分为兜底保障型、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场型,推动形成兜底有保障、刚需有服务、普惠有供给、市场有选择的服务格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