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行业资源品牌库
医养产业最新最热活动
找新闻
现在的位置:首页->找新闻
“促进低龄老年就业”冲进热搜!券商:有助于释放二次人口红利
发布时间:2023-02-22来源:金融界


促进低龄老年就业这一话题,充上网络热搜,工人日报发文称当前全社会已充分意识到老年群体中蕴含着丰富潜能和广阔市场,促进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已经从理念转化为实际探索。

近日,光大证券(行情601788,诊股)发布研报《<人口峭壁>第六篇:延迟退休,能否释放二次人口红利?》,报告以日本作为观察对象,重点分析其在实施65岁延迟退休政策后,劳动力市场、经济基本面变化。报告还指出,促进低龄老年人口再就业,有助于释放二次人口红利。


以下为研报全文:

随着“建国一代”退休潮的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速,人口红利正渐行渐远。在此背景下,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推出,能否开启二次人口红利,值得我们深思。我们以日本作为观察对象,重点分析其在实施65岁延迟退休政策后,劳动力市场、经济基本面变化。

核心观点:

老龄化加速背景下,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将有效避免大规模“退休潮”出现,我们预计退休人口峰值对应下降1亿人。在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外,更重要的是能否通过促进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释放二次人口红利。从日本经验看,延迟退休政策落地后,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明显提升,带动储蓄率和投资率上行。但居民消费仍较为疲弱,劳动生产率也并未得以提振,释放二次红利的效果总体有限。

国际上看,延迟退休年龄已经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流选择。

迫于老龄化和财政支出的双重压力,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先后在20世纪80-90年代和2010年、2020年前后分阶段延迟本国的退休年龄。相较于国际情况,我国现行退休年龄偏低、男女退休年龄差距较大、退休制度缺乏灵活性,较难适应当前人口结构老龄化、人均寿命延长的客观情况。根据OECD数据,2020年,我国平均退休年龄为57.5岁,远低于同期发达国家退休年龄(65-67岁)。而同期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1岁,对应接近20年的领取养老金年限,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美英德三国平均为13.6年),与日韩较为接近。

2020-2035年,我国老龄化进程提速,加速步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十四五”期间,“建国一代”开始集中迈入60岁阶段。1962年-1975年间,我国年平均出生人数高达2600万人,共计3.7亿人,将在2020-2035年内,推动一轮庞大的“退休潮”。 2022年,我国已经接近中度老龄化社会,我们预计将在未来15年内加速步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将有效避免大规模“退休潮”的出现。根据我们的测算,2022年,我国退休人口总数为3.4亿人。若2025年-2055年期间,实施65岁渐进式延迟退休,则退休人口峰值将自5.1亿人(2053年)下降至4.1亿人(2039年),对应峰值下降1亿人次。

促进低龄老年人口再就业,有助于释放二次人口红利。对比海外情况,我国老年人就业意愿较低,就业行业多集中于农林牧渔业,基本处于闲暇状态,未来老年人再就业空间较大。2015年,我国60-64岁人口就业率仅为42.8%,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多数介于60%-70%之间。201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就业中,有86.2%集中于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占比仅为6.5%,而在发达国家中,服务业就业占比均在60%以上。

从日本经验看,延迟退休后,释放二次人口红利的效果有限。

1998年之后,日本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参与率随之回落,此后日本消费增速走低、储蓄率下行、投资率回落。2013年,日本将延迟退休至65岁规定为企业义务化,此后老年群体就业意愿明显增加,劳动参与率触底回升。

老年人口再就业,60-69岁家庭收入得以提升,消费倾向保持稳定,总体储蓄明显增多。但是,青壮年群体由于养老负担、税负加重,消费倾向普遍性回落,储蓄也小幅增加。因此,日本延迟退休后,居民储蓄率回升,促进投资率上行,但居民整体消费仍较为疲弱,劳动生产率也并未得到提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