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行业资源品牌库
医养产业最新最热活动
优年医养研究院
现在的位置:首页->优年医养研究院
小型民营医疗机构如何弯道超车?
来源:优年医养研究院

 

2012年以后,民办医疗开始进入黄金时代。找个物业装修一下,再找几个专家模样的坐一下诊,然后随便打个广告就能赚个“盆满钵满”。

 

但是如今这种情景一去不复返了。由于行业中自身的不规范行为和口碑的缺失,逐步导致了老百姓对民办医疗机构,特别是一些中小民办医疗机构的不信任!而在医保控费以及打击骗保的高压下,多种因素使民营医疗机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同时由于小型民营医疗机构在投资、发展、介入时机等诸多方面的不足,小型医疗机构相对于大型民营医疗机构也存在着诸多先天不足。


①医疗专业人才不足

由于历史、医院规模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小型医疗机构人才匮乏,技术水平较低,一些突出的人才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纷纷向大医院或发达地区医院流动,从而制约着小型医疗机构的发展之路。

 

②知名度与美誉度不足

与大医院对比,小型医疗机构名不见经传。大多数患者的求医心理与其他消费心理一样,更加注重的是医院知名度,因为知名度越高,水平就越高,也就越能赢得患者的信任。


③医疗设备不足

由于资金的短缺,加上政府投入越来越少,小型医疗机构根本没有能力购置医疗设备,引进高精尖的医疗设备更是困难;因为就医人次少,购置医疗设备经济效益不好。

 

⑤就医环境欠佳

小型医疗机构由于缺乏资金,无力建造或改造新的医疗用房,使得环境条件变差,因此患者对医疗环境不满意,导致提前出院或转院。


⑤医保支付不够友好
许多小型民营医疗机构,即便是在2018年以前那个医保相对友好的年代,依然面临加入医保定点机构困难、医保额度不足、医保拖欠等诸多难题。今日就更可想而知。

 

⑥公关能力不足
许多小型医疗机构的经营者都是医生出身,相比之下在复杂的关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不足。因此在牌照、医保、医患关系等问题上存在着较多短板。

 

⑦交通条件的改善导致病患外流
近几年来,高铁、高速公路的迅速普及,拉近了小型医疗机构所处的地域与大城市、大医院的距离,进一步强化了中心城市大型三甲医院对病患人群的虹吸效应。使得小型医疗机构大量原有覆盖人群的医疗外流。

 

另一方面,我们却看到在面临医保紧缩的结构性危机时,现实中大多数大型民办医疗机构基本上束手无策,而小型医疗机构却处于船小好调头的状态。

 

但是大浪淘沙,并不是所有的小型医疗机构都能存活下来,只有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小型医疗机构才提高了生存几率。

 

①医生主导的小型医疗机构

医生主导首先体现在医生在医疗行为方面具有主导权。医生主导的医疗机构,首先考虑的是医疗安全,如果不安全,即便是稳赢不亏的项目也不会上马。资本主导的医疗机构,首先考虑的则是利益利润,只要能盈利,即便是有安全隐患的项目也可能会上,长期来看是无法建立医疗机构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②建立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专科病种

建立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是小型医疗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小型医疗机构最大的特点是小,没有太多的资源优势,因此必须把自己的力量集中起来,建立具有自己特色优势的专科和病种,甚至于把单病种作为自己的优势。

中国最大的特色就是人口足够的多,14亿人,任何一个病种都具备了足够大的市场规模。把特色病种和专科做到了极致,做出品牌和口碑,是小型医疗机构的必经之路。

尤其是在公立三甲医院不受重视的病种和亚专科,相关领域更值得小型医疗机构All  lN。比如尽管耳鼻喉医疗机构是十分难做的,但以耳鼻喉为特色的武汉民生耳鼻喉医院就具备相当的盈利能力。

 

③面向未来的医疗模式
当前以疾病治疗为核心的诊疗模式,已尽在医保的全面控制下。这种医疗模式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关注以个人健康为核心的医疗模式已经来临,以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康复复健为核心的大健康管理时代已经来临。这对整个原有的以临床医疗为主的医疗体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小型医疗机构需要通过其灵活多变的身段来适应时代的变化。

 

④优良的运营管理

民办小型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其管理和经营的状况。如果管理不好,经营不顺利,医疗机构利润就会不断下滑直至倒闭;如果管理好,经营即便不顺利,医院也可以四平八稳。

因此管理是基础,经营是主导;管理是手段,经营是目的。管理是为了更好地经营,管理必须以经营为中心,管理是为经营服务的。这是民办小型医疗机构的营利性质所决定的,不认识到这一点,就不可能真正地搞好民办小型医疗机构的经营管理。

 

⑤借势发展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限制,小型医疗机构一直未能摆脱各方面资源不足的困境,也因此在发展壮大的途中一直磕磕绊绊。如今一种新兴的健康城共享医疗形式已经出现,它有望一举使小型医疗机构突破限制自身发展的瓶颈,使小型医疗机构获得大发展的契机。

 

健康城模式可以助力小型医疗机构已经够实现:

 

①有效获客

健康管理、慢病管理、抗衰老之类的预防医疗和术后康复、老年康复之类的康复医疗以及部分较为简单的诸如骨科、疼痛等临床医疗项目才是小型医疗机构的主战场。

小型医疗机构病患来源主要有几个方面:a公立三甲医院病人转诊。b公立三甲医院医生转介。c商保客户定点导入。d广告口碑客户导入。这些渠道对于单个的医疗机构来说都是无法组织的。

单说同三甲医院签订转诊通道在很多时候就不是一家医疗机构能完成的,用健康城的名义通过医联体等方式会方便得多。同样一家医疗机构也不可能同大部分公立三甲医院的医生建立联系,健康城通过联谊酒会、技术培训、合作洽谈会等多种方式促使医疗机构同公立三甲医院的医生建立联系,效率要高得多。也经济的多。

 而且传统的获客渠道。比如传统的营销渠道,广告类(包括电视、百度竞价、报纸、户外等),地推类(讲座、普查、义诊等),新媒体类(公众号、粉丝群等)无一不遇到瓶颈。健康城这种集团作战的多渠道客户导入的新型获客形式,会解决大部分医疗机构获客难的问题。

 

②政府公关服务

单个的医疗机构应对政府监管、牌照获取、医保准入方面的力量有限。但健康城的资源会雄厚得多。相对小型医疗机构,地产商和卫健、医保等部门会有更多的沟通渠道,这对互联网医疗等稀缺牌照项目就更加意义重大。

同时在医保这个核心问题上,地产商能打的擦边球也不少。比如,在目前由于政策支持,医保对于中医门诊、康复医院、医养结合的护理项目审批较为宽松。那么类似于综合医院开设康复、护理、临终关怀、健康管理门诊以中医作为主打科目这类的曲线救国获取定点资格套路层出不穷。总之得到健康城的赋能,小型医疗机构发展会顺畅很多。

 

③医技共享服务

对于大部分小型医疗机构而言,健康城提供检验、病理、超声、医学影像等医技科室及药房、手术室等科室的共享服务是十分必要的。单个独立的小型医疗机构,建设配套的医技系统效果并不大,且容易成为自身沉重的负担。共享医疗平台对小型医疗机构来说,最主要的意义有以下几点:一是在投资较低、不干扰原有流程的前提下,实现了规模的扩大,满足了新设备和新业务对空间的需求;二是可以提供一站式的医疗服务;三是实现了向人口增加或服务不足地区的外展;四是改善了服务环境;五是增加了盈利的可能性。

 

④产业集聚

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说,产业集聚就是规模经济+网络效应。在健康城,小型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医技共享、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医护人员集聚等规模效应来降低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和开办成本。网络效应就是病患到越集中的医疗集聚区就越能获得更高的医疗使用价值。两者叠加形成良性循环,这是单一的医疗机构无法实现的。结果就是让单一的医疗机构在健康城的分工中做自己最专业最擅长的事情。

 

⑤产业服务赋能

据优年网调查,公立三甲医院执业医师离开医院普遍的感觉系统性的培训和学习少了,缺乏了和大牛医生交流的机会,同时在职称晋升、论文发表等方面普遍感觉没有助力,这正是当前小型医疗机构的困境之一。在时代发展面前,单个的医疗机构其实很缺乏抗风险能力,很需要健康城提供各种服务,增强自身在人才、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撑力。健康城要整合社会全相关医疗资源为单个医疗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交流、联谊等活动。

 

现实中健康城这种业态的确为小型医疗机构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外部资源助力。借力健康城项目实现小型医疗机构的跨越式发展将不再是梦想。优年网联合北上广深四大健康城项目为志当高远的小型医疗机构永攀巅峰提供坚实基础。也联合了13家二线城市健康城项目,为稳健发展的小型医疗机构提供优质的外部资源整合服务。

 

招商450-300_自定义px_2021-05-21-0.png


整体来说,小型医疗机构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医疗转型期小型医疗机构只要能适应环境变化、苦练内功、借力外部资源利好,定能在医疗转型期弯道超车。





优年网宗旨:助力地产商建构专属医养生态!


帮助地产商了解医疗、养老行业的底层运行逻辑!

为地产商在产业勾地、医养运营、医养产业招商、医养增值售楼等选择医养行业合作方提供深度服务


(优年医养研究院原创研究内容,转载请联系vip@old999.com。)


健康地产医养咨询,请添加微信!

韩立莎微信.jpg


 优年网提供全球康养品牌入驻

     (www.old999.com)  

       请联系品牌专员咨询

肖霞二维码.jpg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