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行业资源品牌库
医养产业最新最热活动
找新闻
现在的位置:首页->找新闻
破解养老困局需加强“金融探索”
发布时间:2020-06-03来源:金融时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及养老金融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也显现出来。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金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一些主流金融机构忽视老年人市场,各种“劣币”乘虚而入,导致很多老年人被骗,一生积蓄在一夜间灰飞烟灭,这种现象造成的社会问题令人深思。

  在这一背景下,不少经济界别的委员们认为,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养老金融产品的探索创新,提升养老金融产品供给质量,以破解养老领域困局。

  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叫好不叫座”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颇为关注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这款产品诞生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养老保障体系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之下。2018年4月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文,确定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

  “按照政策的设计初衷,这款产品不仅可以减轻个人的当期税收负担,而且可以通过自愿的形式确立多重养老保障,对构建和完善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具有深远意义。”周延礼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但受限于试点区域窄、时间短,政策受益覆盖面不够大,领取流程复杂等多重因素,政策效果未完全显现出来。

  同样密切关注这个问题的还有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韩沂。他表示,这款产品“叫好不叫座”的主要原因是试点政策区域窄、政策覆盖性不高、税收递延优惠额度相对有限等因素。

  针对具体症结,两位委员都建议,要进一步降低政策复杂性,降低领取阶段税率,扩大政策覆盖人群。周延礼特别强调,可建立自动加入、缴费配比等机制,加快提升市场参与率。

  “老有所护”亟待加强

  上述两位委员关注“老有所养”,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鹏则表达了对老年人护理服务供需缺口的担忧。

  李晓鹏在政协会议期间的发言指出,当前,我国家庭结构少子化、小型化、空巢化问题突出,传统家庭养老能力快速下降,失能老人照护负担沉重,这些问题已经从个例逐渐演变为普遍现象,并上升为社会问题。相应地,专业化、人性化、多元化的长期护理服务供给严重短缺。

  在这一领域,保险类产品同样面临实际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的困境。据李晓鹏介绍,自2016年起,我国在部分城市进行了长期性护理保险试点。但在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中,参保人员覆盖范围局限性较大、筹资渠道单一、护理待遇保障水平偏低;而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则存在产品形态单一、定价过高、客户认知度低、承保范围过窄、给付模式单一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李晓鹏提出:“要重视培育配套市场体系,可培育‘保险+养老+医疗’综合体企业的发展,发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有效降低养老成本。”他建议,以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引导,通过政策倾斜,推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养老事业。

  呼吁顶层设计

  从委员们的关切不难看出,与部分养老产业相关的金融产品试点应当加强政策配套设计,以提升吸引力。对此,周延礼认为,要加强各相关主体的沟通,总结试点经验。“国税总局、银保监会、中保信等相关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密切跟踪试点效果。”他表示,试点是一种探索,不应该简单尝试就匆忙做出结论,而是要跟踪数据变化并分析原因,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 为下一步推广、探索打好基础。

  而这种跨部门、跨机构的沟通离不开顶层设计。李晓鹏表示:“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上通社保资金筹集、下达养老护理服务,几乎涉及养老问题的全链条、全过程。建议协调相关资源联动,通过政策层面与市场层面良性互动,形成合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