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行业资源品牌库
医养产业最新最热活动
找新闻
现在的位置:首页->找新闻
不管前浪后浪,面对养老,都别太浪!
发布时间:2020-05-07来源:新浪财经

这个五一假期,有个词刷爆了朋友圈——后浪。

当大家都在为“后浪”澎湃的时候,我想的却是另一个事:当“后浪”变为“前浪”的时候,他们还能“浪”得起来吗?

也许,也没有没那么容易。

01. “老”无所依

养老是令全社会都焦虑的热点话题,在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很多人在“中年危机”之前就开始“养老焦虑”了。

根据社科院《改革内参·高层报告》的测算,我们即将面对的老龄化社会是这样的:2005年, 6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2025年,三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而到了2050年,是2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

再来看看养老三大支柱的现状。

第一支柱:国家基本养老。

相当于国家强制为大家做的理财计划:将现在年轻人工资中的一定比例交养老金,用来赡养已经退休的老人。等我们退休后,也可以每月领到下一代缴纳的养老金,类似于“现收现付制”。

养老金穿底的报道几乎成了“月经新闻”,养老全依靠国家兜底,显然不现实。

第二支柱:企业年金。

这部分缴费负担以企业为主。截至2019年末,企业年金的总规模近1.8万亿元,涉及人数不足3000万人,仅占企业职工整体5%左右。

企业年金权益资产上限为30%,投资收益较低,保障作用较为有限,显然无法满足大额开支、医疗等需求。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储蓄计划。

个人自愿参加,在国内刚刚起步,基本上算是空白。有一份调查显示,全国有61%的人都还没有着手为自己的养老进行储蓄。

总结起来:第一支柱独大,第二支柱是短板,第三支柱很薄弱。

02. “浪”里白条

好在“后浪”的危机意识还是有的。

在之前的文章《90后:特别能消费,也特别会理财》里我们提到过:90后比他们的前辈更早接触和接受理财教育,理财观念也更为“前卫”。

同样地,对于养老,年轻一代也早早开始做准备。


不过,有个尴尬的现象:为退休做储蓄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存的钱却越来越少——意识有了,但是钱没有。

因为,新生一代的消费升级来得比老一辈早得多。得年轻人者得天下,“90后”和“00后”已经成为商家拼抢的人群。

结果就是,这届年轻人提早透支了消费。统计数据显示,这个群体负债率高达1850%,在消费贷款群体中占比达43.48%,以贷养贷用户占比近三成(数据来自汇丰银行、海尔消费金融、融360)。

表面上看,年轻人“浪”得很,背后却是各种白条。

03. 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还是那句老话,开源节流。

“省着点”是很多父母对后浪的劝告,但养老绝不是“省”出来的,你还需要学会做养老理财。

这个看似老气横秋的话题,也背负着很多“偏见”。我们往往默认年轻人更偏好风险,毕竟他们还有很多年可以东山再起,但这种假设放到个体上就显得没有说服力——未必所有的年轻人都倾向高风险高收益。对于普通人而言,更稳妥的理财方式是“复利”。

很大的风险会随着时间被完全熨平,极小的成本也会随着时间被不可思议地放大。

过去,养老理财最主流的方式是银行存款,相较安全稳定。然而,这样的低风险投资,正在面临着收益率下降的严峻问题。而随着货币基金收益跌破2%,宝宝类产品也不“香”了。

体面养老,还有哪些打开方式?

结合自身的经济能力和财务规划,其实可以有很多选择,不管是年金险还是养老目标基金都可以考虑,你也可以找专业理财顾问做综合配置方案。Anyway,这是一个宜早不宜迟的动作。

很多人认为老年人才会去考虑养老,年轻人距离“养老”还很远。但事实上,养老理财并不只是为了养老,而应当作一生的财务规划。

现在的这一代年轻人一直生活在“以后会更好”的预期里:以后的收入会更高、机会会更多、物价和资产价格会涨,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一切都是向上的。“以后会更好”的期望深入骨髓。

但是如果把视角拉长,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因为你出生在经济发展的上升期。从衣食住行到价值实现,都要依仗稳定和向上的经济环境。与此同时,也该意识到,这种坐享其成且习以为常的状态,是一种奢侈品。

未来,你们面临的是:

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老龄化的趋势加剧,养老金告急;

慢性病患病率逐年走高;

……

年轻人,关于老年生活,你需要提前做一些“不好的打算”。


0